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辽宁 > 辽宁首页 > 专题报道

2010年度汛期回忆文章二等奖作品赏析

【字体:   2011-05-16 13:59:16   来源: 中国天气网辽宁站

  2010年度汛期回忆文章二等奖作品赏析

                           (一)向天公亮剑 筑气象围城

                                ──庄河市气象局2010年汛期服务片段

                                庄河市气象局  于芳

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这里是造福千家万户的指挥所,这里有苦、有泪,有欢声、有笑语,有一群饱含热情的气象人在“谈天说地”、在风雨中携手兼程,这里正是与天公较量的前沿阵地──庄河市气象局。

敌对双方简介

天公:那个传说中拥有无数天兵天将、无穷力量,横行霸道,性情暴躁,阴晴不定,破坏力极强的造物主。

气象精锐部队:走进庄河市气象台,你会看到一个个忙忙碌碌的身影,他们有着明确的分工,他们无暇闲聊,他们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发报、发布预报、撰写报告……从领导到基层,从科室到个人,他们在辛勤耕耘着、收获着,他们播撒为民服务的种子,倾听群众满意的呼声;就这样他们夜以继日,年复一年……

在与大自然的博弈中,他们思绪在乏味单调的数字海洋里穿梭,24小时不间断;他们孜孜不倦,服务百姓千家万户;他们关注焦点,急百姓之所急;他们为防灾减灾、领导科学决策、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优质的气象服务;他们从事着这份平凡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布着一条条关乎百姓安危的指令;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了一首新时期庄河气象人乐于奉献,连续作战,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交响曲。

雁高飞头雁带,是舵手就要把好舵。“我们是一个团队,只要遇到重大的、转折性的、灾害性的天气,无论是谁,都必须随叫随到,无论是谁值班,都必须尽心尽力。”这是局长雷打不动的军令。作为领头人,他用实际行动吹响了“管天为民”的集结号,用不平凡的业绩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诠释着气象人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奉献精神。就这样他带领出一支能打硬仗的精锐部队,在风雨中披荆斩棘,筑起一座坚实可靠的气象围城。

2010年典型战役回顾

8月的庄河是暴雨频发的日子,2010年也不例外。一场场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敌军”战略分析

开始挑衅:从7月31日开始庄河市出现阵雨至8月1日暂停,降水量不大,虽停息两日,但故作声势致使气象人时刻警惕,日日设防。

  疲劳战术:8月4—7日,对局部地区发起进攻,造成降水分布不均,北部山区略大,致使气象人处于连续作战状态,造成过度疲劳。

发起猛攻:8日凌晨至10日下午,狂风打头阵—电闪雷鸣耀武扬威—骤雨空袭—暗藏凶器(冰雹)。

气象军迎战部署

作战准备:稍作人员调动,克服疲劳障碍。

安内:于8月7日下午,经所有预报员会商得出预报意见并发布决策气象信息第22期“受暖湿气流和西风槽影响,8日凌晨开始至9日夜间庄河地区将出现明显降雨过程,雨量可达80~120毫米,北部乡镇雨量偏大,主要降水时段在8日午后至9日夜间,预计此次降雨将持续到10日。此次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易诱发局部地质灾害发生,请有关单位加强巡查,注意防范;气象局将密切监测天气变化,随时发布预警信号,请密切关注。”在关键时刻预报员们沉着冷静、果断决策,显示出预报员的自信和敢于负责的勇气。

联合多方力量,强烈反击:在将这个消息发布后,所有工作人员在局长的带领下再次进入备战状态。安静的夜晚,气象台内灯火通明,局长在,台长在,预报员在,测报员在,服务人员在,人影工作人员在……足见士气不减,就这样24小时不间断监测。期间,根据天气形势对服务单位和友军共发布雷电、冰雹、暴雨、地质灾害等预警信号18次,决策气象信息5期,雨量图6次,协同作战,赢得有利战机,有效地削弱“敌军”攻势,将灾害损耗降到最低。

对决结果──天公收手

从8月8日凌晨开始截至8月10日15时,全区过程平均雨量为139.2毫米,乡镇过程最大降水量为193.7毫米,最小降水量为78.0毫米。在此次强降雨过程中,由于庄河市气象局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为各级领导组织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地减轻了房屋、大棚损毁程度,减少了牲畜、家禽死亡数量和粮食被水泡数量,挽回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准确超前的预报犹如高擎的巨伞在防汛救灾的关键时刻,为救灾赢得了主动,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扬。

战争后续

辛勤耕耘,换来的是令人欣喜的收获,每一次成功服务的背后凝聚着气象人无数智慧、心血和汗水,那些挠头的突发事件,那些不眠的夜晚,他们记忆犹新。

与天公的较量不会休止,气象人的脚步绝不停息。全体气象人铆足了劲儿,时刻准备迎接下一次挑战,用他们的一生守卫这座关乎百姓安危的气象围城。

                           (二)解读天空的密码

                                 ——营口新一代天气雷达服务侧记

                                 营口市气象局 张晶

2010年5月29日,一个普普通通的周末。整个气象局业务大楼寂静无声,只有会商室里人头攒动,预报员们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灰白色的天空中依稀飘过几朵浓重的阴云,正好应对雷达图上零散分布着的几块回波。“今天白天到夜间多云有阵雨,南风4到5级……”实时预警信息显示屏上反复播放着当天的天气预报。

会商室里预报员们有序地工作着,时不时地瞟一眼雷达回波,貌似漫不经心,其实已是一目了然,早已心中有数。早晨分析天气图的时候预报员们就已经发现,在500百帕高空形势图中,低涡位于辽宁西北部的内蒙古境内,营口处于低涡前部,但冷空气已在涡底西北气流的引导下侵袭到了低涡中心坐标的第四象限,辽东半岛南部和黄海北部均为冷平流区,而850百帕上辽宁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压脊内,正受西南气流控制。

“这是典型的热力不稳定结构,最容易发生短时强对流天气。”一名预报员轻声地说。

密切关注卫星和雷达产品,做好突发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自然而然的成为预报员们今天工作的重点。

11时前后,雷达图上营口沿海的西南海面上生成的一个回波,引起了预报员的警觉。也许是预报员的职业嗅觉,也许是海面上的那个回波逐渐显示出的与众不同,预报员们开始对它加强了关注。气象台台长梁曙光、高级工程师何晓东以及当天的值班预报员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会商室,目光和思绪都被雷达图上的那抹异红所占据,会商室里的气氛慢慢变得紧张严肃起来。

12时30分前后,雷达上几个体扫的回波中心的强度均达到了60dBz以上,距离营口海岸40公里,在1.5度仰角的反射率因子图上可以看到钩状型态。

“回波顶高达到12公里,反射率剖面图可以看到垂悬结构和弱回波区,这是超级单体呀!这样的形势过境,一定会产生强对流天气的!”经验丰富的梁曙光台长果断地说。“一定要密切关注强风暴系统的动向,做好预警的准备,一旦奔我们营口来了,马上发布预警信号!注意要及时和盘锦、鞍山联系,做好我们的联防工作!”

“快看,回波的强中心高度已经到了4公里,11时的时候才2公里左右,现在中心最大VIL值也达到了55千克/米2以上!”

“这种形势,云体内一定有冰雹生成,随着气流上升!”

“这么强的回波,会下冰雹的,还会伴有雷雨大风!”

“准备发布冰雹预警吧!”

随着雷达图上强回波越来越向营口逼近,会商室里气氛也越来越紧张。

13时前后,超级单体变化为多单体,风暴云体向下游传递移动,勾状回波变化为弓形回波,最大回波强度仍在60dBz以上,其前沿已登陆营口海岸。

“快看,近地面与3公里之间的风切变突然加大到16米/秒,之前才10米/秒,对流一定又加强了!” 预报员在分析13时16分的雷达垂直风廓线图时激动地说。

“发预警!”梁台长果断地发布命令。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小时内营口市区及北部部分乡镇将出现冰雹并伴随雷雨天气,可能造成雹灾,请注意防范。”13时20分,会商室里回荡着实时预警信息显示屏里发出的语音提示。同一时间预报员通过手机短信、传真、网站、“12121”、电台等多种手段把预警信息发布到政府和市民手中。

13时30分,位于营口最西部辽河入海口岸边的常规观测站出现冰雹,持续5分钟。

随后市区东部也开始降下冰雹。会商室的玻璃被冰雹打得啪啪作响,和着雷声和雨声,空气似乎被凝结了。

这时候才荣辉局长推门而入,“在家里坐不住,不过来看看雷达,心里不踏实呀!”虽是周末,才局长还是被心里的责任感所牵动,冒着雨赶到气象局,只是在下车的一瞬间衣服就被打湿了。“这么强的风雨,这么大的冰雹,很罕见啊!”才局长一边分析雷达资料一边说。“幸亏咱们现在有了这个雷达,可以提早发现、提早预警,一定要好好总结经验,好好利用雷达。”

“看这冰雹直径挺大呀,持续这么长时间,这些年很少见呐!”预报经验丰富的高工何晓东一边思索一边说。

“是呀,这要是打在农田、庄稼上可就遭殃了,会造成很大损失的!继续关注风暴的走向,尽可能早的通知风暴可能经过的乡镇,尽量做好防范措施!”梁台长一边应合一边指挥。

14时18分大石桥市区出现冰雹,持续12分钟。

“快看这三个体扫,14时23分到36分,回波又出现了勾状!看这个剖面图上有悬垂回波和弱回波区,强风暴又发展为超级单体了!后面还会有冰雹!刚才那个冰雹红色预警信号已经到时效了,快,再发一次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梁台长边分析边下命令。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小时内大石桥东部地区将出现冰雹并伴随雷雨天气,可能造成雹灾,请注意防范。”实时预警信息显示屏里又一次响起了语音播报声,会商室里所有人的心又被揪了起来。

15时30分,强风暴回波移出营口边界,但最大强度仍在60dBz以上,在下游地区继续产生强对流天气。

“快看大洼也出现了强对流回波,最大在60dBz以上,VIL也达到35千克/米2,他们那里也有可能出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注意到!快,电话通知他们一下!”

15时40到42分大洼地区出现冰雹,直径为5~15毫米。

此次冰雹过程自西向东先后影响了营口市区、大石桥市及所辖部分乡镇,前后持续近2个小时,在一地降雹时间一般为5~10分钟。这是近20年来营口地区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最长的一次降雹过程,同时冰雹降落地区恰经过人口密集的营口市和大石桥城区,造成的影响比较大。这是营口市气象局继2009年成功预报出6月5日的冰雹过程后,再一次通过多普勒雷达的监测,成功预报出的冰雹过程。

受冷涡或气旋影响,每年的5,6月份是营口地区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多发时段,但由于冰雹天气为小概率事件,且为中小尺度天气过程,受限于多种原因,完整地监测和准确的预报在以往传统预报业务中很难做到,即使是在数值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的今天,对冰雹的客观预报仍是弱点甚至是空白。在营口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预报业务应用后,每次冰雹强对流天气基本都能完整地监测和记载下来,通过分析并结合有关资料,能很好地总结出当地冰雹天气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图像特征。

5月29日的冰雹,只是为2010年的汛期拉开了一个帷幕。2010年辽宁省遭遇了6轮强降水的袭击,营口市也经历了5次全地区暴雨过程,在辽宁省气象局的正确指导和营口市气象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下,2010年营口地区夺取了“大汛大水无大灾”的伟大胜利。在奋战强降水的过程中,营口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2010年三个半月的汛期气象服务,历时100天,营口新一代天气雷达2400个小时的连续开机,为营口地区乃至全省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了精准的监测资料和决策依据。在预报员坚守岗位的同时,还有一群人在幕后默默地给予着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汛期巡检前的精心准备、故障时的沉着应对、每日的细心监测,靠着雷达与网络保障中心同志们的执著和热情以及强烈的责任心,营口新一代天气雷达一次又一次成功地监测着营口乃至辽宁的上空,一次又一次解读了天空的密码。

                             (三)不打无准备之仗

                                  ——记一次中尺度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观测

                                  抚顺市气象局   刘东明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气象的变动,从古至今,牵动着百姓的心。准确的气象观测为气象预报与服务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石。能否准确的抓住每一个天气过程成为开展气象观测业务的关键。

2010年注定是一个气候多变的年份,受各种因素影响,辽宁省省的汛期是近20年来最长的一个汛期,各种强降水接踵而至。高强度的气候变化不仅是对气象预测预报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气象观测提出了新的挑战。及时的、准确的、有效的气象观测成为我们气象观测员的新目标。

2010年夏天,不论是大尺度的长波活动,还是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都非常的多。尤其是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存在着生命周期短、降水强度大、活动范围小、移动速度快等特点,成为观测和预报的难点。能否有效的对中小尺度系统进行观测,是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保证。

记得6月1日那天正好是我值班,一上午的艳阳高照使得我本能的以为又是一个“艳阳天”。由于上午天气晴朗,水汽蒸发较大,下午2时左右,天空中开始出现有预示着晴天的淡积云和碎积云。看到这些,经验告诉我下午又可以舒服的过去了。然而,一个电话打破了我美好的“梦”。16时20分左右,孙局长打电话来询问我这里是否下雨,把我弄得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这里还艳阳高照呢,除了几片淡积云,根本就没有降水云团出现。她告诉我,她们当时在清原县,那里已经在下大雨,而且还伴随着冰雹。清原县离我这里只有100公里左右,这么近的距离却是两个天空。放下电话,我调出了过去几小时的雷达回波图,发现清原县的确有很强的雷达回波,而且回波强度依然在加强,同时正在向我站方向移动过来。看完了雷达回波图我才明白,这是一个中尺度强对流天气过程。于14时左右在本溪上空生成并发展,之后往北经过新宾县向清原县方向移动,16时开始其移动方向由北转向西,直奔我站而来。

“艳阳天”的美梦破灭了,我必须早做准备,看着雷达回波的不断加强,估计又是一场硬仗。我赶紧重新检查一遍气象仪器,确保仪器正常、网络畅通,同时将大型蒸发器的溢流桶清理干净,找出防雹网罩准备随时将地温表保护起来。16时40分左右,天边已经可以看到有积雨云出现,并快速的向我站方向发展。准备工作做好后,我开始没隔10分钟观测一次云团变化。17时04分,豆粒大的雨点开始倾斜而下,不久之后,东南方向的滚滚雷声也由远及近。透过观测站的窗户,远处的景物已经被一层水幕所笼罩,计算机上的雷达回波图也在不断的更新。18时左右,雷达回波图上的红色区域已经开始在缩小,由于红色区域的减小,我站始终没有遭遇冰雹的侵袭。18时28分,雷电在西北方向消失,降水强度也随之减弱,同时,降水云团也由西向东开始退去,至19时08分,降水云团已经离开我站,我站的降水也随之停止。

这是一次典型的中尺度强对流天气活动,全过程共计降水3.8毫米,其中一个小时的最大降水量为3.2毫米。由于其生命周期短,强度大,天气现象复杂,所造成的危害也很大。尤其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冰雹、大风等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我们气象部门来说,更应该加深对其了解并掌握。但由于其范围小,几乎在天气图和卫星云图上都不容易被发现,也为预测预报带来很大的困难。这时就需要我们气象观测员对其进行加密观测,为预报预警、开展气象服务和科学研究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气象观测工作不仅要依靠书本上的知识,前辈们的经验,同时也要把一些新技术运用到气象观测中。例如,如果这次没有气象雷达实时传回的回波图,我们就不能提前做好迎接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准备工作。同样还有一些新技术需要我们运用到气象观测工作中,以便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气象工作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测报上每天观测的数据能为气象服务提供依据,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为大众提供最新、最准确的天气信息;同样也为日后的天气、气候分析做数据参考,得到更合理、更科学的方法,为单位、个人的生活工作趋利避害。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需求下,我们要把需求转化为动力,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我们的气象服务工作。努力创新,去开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编辑: 辽宁.单薇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辽宁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