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辽宁 > 辽宁首页 > 专题报道

守望家乡这片天

【字体:   2011-06-13 13:49:03   来源: 中国天气网辽宁站

  守望家乡这片天

                               康 敏  王奉安

辽河的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民人,喝辽河水长大的农民的儿子李强,就是这千千万万个新民人之一。李强,中等身材,体格像他的名字一样强壮,明亮的眼中透出智慧和刚毅,黝黑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初次见面就给人以亲切和可信任之感。今年端午节那天是阳历6月6日,正巧是他40岁生日。听说我们采访他,这位东北汉子竟像大姑娘似地有些腼腆,很不习惯表露自己在新民市气象局测报工作岗位上取得的骄人业绩。

与省会沈阳毗邻的新民市,正位于军航和民航的重要航线上。新民市气象局承担着国家基准站的观测任务和24小时航危报的发报任务。1992年夏天,风华正茂的李强,怀揣中国气象局南昌气象学校的毕业证书,回到家乡新民市气象局报到,当上了观测员。从此,那绿草茵茵的观测场,那洁白神秘的百叶箱,那不知疲劳的风向标……都成为他守望家乡这片天的亲密伙伴。

一晃20年过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测报工作虽然给他带来了诸多寂寞、辛苦和劳累,但是他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的老黄牛精神也赢来了接续不断的荣誉:18次被评为中国气象局质量优秀观测员,76次被评为辽宁省气象局质量优秀观测员,2次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测报组长,2次被评为辽宁省气象系统先进工作者,16次被评为沈阳市气象局质量优秀测报值班员;2007年起,被辽宁省气象局聘为全省气象业务检查员;2010年,被中共新民直属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8次250班无错情、76次百班无错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像盖摩天大楼一样,一块一块砖、一锹一锹水泥地堆积。这每一次成功和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凝聚着李强的辛勤汗水。

观测员的岗位星罗棋布,在高山、孤岛、森林、沙漠等人烟缺少的地方,生活艰苦自不待言;就是在城市,也往往是离群索居,远离繁华市区。气象站好像一座清静的庙宇,观测员也过着几分出家人清修的生活。然而,寂寞对于观测员已经算不了什么;在一次又一次恶劣天气环境下的值守,才是对他们的真正考验。

盛夏季节的一个夜晚。副热带高压笼罩下的辽沈大地闷热难耐,尽管人们穿得很“透”很“露”,但仍抵不过高温热浪的袭击。地面观测场则成了蚊虫集聚的场所。穿着长袖衬衫和长裤子的李强,正在汗流浃背、聚精会神地进行20时观测。他刚打开手电筒,成百上千的蚊虫就蜂拥而至。他一手拿铅笔、一手拿记录簿,还要换日照纸、称蒸发量,根本腾不出手来驱赶蚊虫,只好让这些家伙在手上、脸上和脚脖子上随便叮咬。当他回到值班室的时候,已经痒得实在不行了,急忙用凉水冲一冲被叮咬的地方,抹了些肥皂水,又准备“下一轮”挨叮咬了。

“这没什么”,李强淡淡地说:“地面观测场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我是测报组长,更应该以身作则。”李强说得很轻松,我们听得却很沉重。

在李强20年的测报生涯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就像满架的葡萄,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2010年10月下旬,正值北方的深秋,天气已经很凉了。这天晚上风雨交加,八九级狂风伴随着倾盆大雨搅得天昏地暗。时针指向19时40分,观测时间到了,李强毫不犹豫地拿起铅笔、记录簿和手电筒,迎着暴风雨冲向观测场。此时此刻,他并不觉得孤单,因为他知道,很多观测员都像他一样,为了取得气象数据而搏击在暴风雨中。不一会儿,他穿的雨衣就里外都打湿了,冻得他上下牙直打架。回到值班室,他一边打喷嚏一边把报发了出去。然后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拧水,但湿衣服穿上后仍然又凉又沉,害得他一个劲地哆嗦。他不顾这些,继续投入到校对记录和其他工作中。由于着凉,有些发烧,但他没有吃药,硬是挺过来了。回家后,妻子给他熬了一大碗姜汤发汗。他仗着身体结实,第2天又照常上班了。

2007年3月4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席卷了辽沈大地,沈阳几乎所有车辆全部停运,大部分车辆被冻结在路面上,交通严重瘫痪。许多人回不去家,所有的旅店都成了临时避难所。此时,李强正在沈阳观象台值白班。这一年沈阳观象台业务升级,人员紧张,元旦前就把李强借调来帮助工作。这天傍晚,下班时间到了,可是接班的观测员无法到达,因为他即使从家里冒着北风烟雪步行的话,最快也要五六个小时才能赶到,何况沈阳观象台位于偏僻的郊外,通往市内的路早已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根本无路可走。李强得知这一消息后二话没说,来个“连轴转”,继续值班。

风太大、雪太狂,到室外观测根本打不了伞。李强灵机一动,拿着脸盆挡着脸摸索着向观测场走去。视野内积雪最深的地方已经达到120厘米,无法迈步,只能亦步亦趋地爬行。他裤脚、领口、袖口里都灌满了雪,雪被体温溶化后又湿又凉,衣服外面的雪水则冻成了冰。北风卷着雪花,吹得李强呼吸困难,眼睛无法睁开,脸像针扎一样疼,脑袋阵阵发麻发胀。此时此刻,他脑海里只有2个字:“坚持!”从值班室到观测场短短150米的路程,往返一次竟然花费了20多分钟!观测场内大部分仪器不见了踪影,地温表、蒸发皿、雨量器都被深埋在雪下。刚下过的雪非常松软,雪中深处的地面玻璃温度表极易破损,不能用锹挖,他就用两手在雪下摸来摸去地寻找。这次观测摆放好,下次观测又不见了踪影,他就重复着上次的动作,继续寻找。这样恶劣的天气持续了2天2夜,他坚持值了2个白班、1个夜班,确保了观测数据的准确和各类电报的及时上传。

李强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沈阳观象台的领导和同事。这年秋天,当他完成借调任务准备返回新民时,大家都舍不得他离开。沈阳市气象局在鉴定材料中給他很高的评价;沈阳观象台台长还专程去找沈阳市气象局局长,要求把李强正式调来工作。李强心里热乎乎的,但他很淡定地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在家乡观云测天。

2011年是新民市气象局新老人员交替的一年,经常只有四五个人值班,最少的时候只有3个人值班。在这种情况下,每当同事有个应急事找到李强替班,他都没有怨言。5月20日16时,刚刚忙了一天工作的李强接到了当天17时应该值夜班的同事的电话,说其父患病需要到沈阳办理住院手续。李强听后,告诉这位同事好好照顾好父亲。他自己从17时值到夜里1时,早上8时又接班值到夜里1时,连续值了2个夜班。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李强的身上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回了。2005年春节期间,因为有2名观测员家里都有急事,同时请了假,李强竟连续值了7个夜班。当别人都在鞭炮声中阖家欢乐过大年的时候,李强却在默默无闻地潜心工作。熟悉李强的人都说:关心别人、牺牲自己是李强的一贯品格。

李强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他不断给自己的人生驿站加油。为了提高理论水平,他于2002年考取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专科函授班,获得了大学专科学历;2010年又考入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函数班学习。在他的办公室和家里的案头上,摆放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地面天气报告电码》、《地面气象测报技术解答汇编》、《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等业务书籍。他手不释卷,反复看,反复学。对一些技术疑难问题,经常向局里老同志请教,也经常和省内的其他观测员交流。局里前任观测组长宋文堂,有着辉煌的测报业绩和丰富的测报经验,曾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测报经验交流会。李强一有空就向宋文堂虚心请教,在这位现已退休的老观测员身上学到了不少宝贵的测报经验。

善于把测报工作与天气学、气象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李强取得优异成绩的另一个法宝。当天空出现晕的时候,他会想到是否暖锋云系及其带来的连续性降水要光顾本站;当急型冷锋快要到来的时候,他十分注意大风、雷暴、闪电、暴雨、冰雹甚至飑线等天气现象的出现;当本站被浓雾笼罩的时候,他能判别出是辐射雾、平流雾还是锋面雾以及浓雾大体消散的时间……这一法宝使李强工作起来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功夫不负有心人”。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使李强跻身全省地面测报业务骨干的行列,测报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2010年初冬的沈阳,已经被寒冷笼罩。然而,位于沈阳文化路立交桥下的辽宁省气象培训中心却别有一番景象:11月25日,辽宁省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在这里拉开了帷幕。由全省14个地区42名选手参加的地面气象观测笔试、气象电报编制、计算机综合处理和云状图像识别4项考试在这里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考题涵盖了整个气象理论知识和衍生的相关知识,题面广、题量大,要求选手不仅要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有敏捷的思考判断能力。考试持续了2天。胸有成竹的李强,在强手如林的这次大赛中出色地完成了全部项目。在26日下午的闭幕式上,李强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我们从沈阳市气象局了解到李强近年的测报成绩:

2006和2008年2次获得沈阳地区测报竞赛第一名;

2010年获得辽宁省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第一名;

2007,2009和2011年3次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气象行业技能竞赛。

作为省局的业务检查员,李强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用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多次为上级业务部门建言献策,使全省业务工作更能方便有效快捷地开展。2009和2011年,他受组织派遣,分别到本溪市气象局和鞍山市气象局帮助地面测报业务培训。他那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給这2个单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辽宁省气象局组织选拔培训期间,由于本站值班人员少,他只好一边值班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学习,一天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他有些难为情地告诉我们:“在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压力下我也曾有过‘放弃’的一闪念,毕竟自己年纪也不小了,精力和体力都有些透支。但想到省、市气象部门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地面观测组的负责人,李强把带动全体观测员一同学习作为己任。他每月集中组织全体观测员业务学习1次,遇到复杂天气或有新的规定则随时组织学习,开展集体观测。在学习的同时,进行测报质量分析, 及时发现并纠正大家在工作中出现的错情,落实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促进了全站测报质量的稳步提高。他还总结出“慎之又慎,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事求是”的16字经验。

我们请李强給解释一下这16字经验的含义。平素少言寡语的他,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慎之又慎”是说地面气象测报技术规定条目繁多,加上天气变化纷繁复杂,稍有不慎极易疏漏。所以对待每次观测都要集中精力,谨慎再谨慎。例如出现冰雹后,应马上考虑到降冰雹的起止时间;测量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当冰雹的最大直径大于10毫米时,还应同时测量最大平均质量,编发重要天气报,还要考虑过去天气和现在天气电码的选择以及纪要栏备注等一系列问题。

“严之又严”是指必须严格遵守不同班次的工作程序。无计划、无程序地被动应付,很难不出错情。例如,02时需要观测最高空气温度,08时需要观测地面最低温度,14时需要观测最低空气温度,每月1—5日20时要进行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的对比观测……这些规定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变。

“细之又细”是说消灭错情主要靠细心,“细节决定成败”例如,编发天气现象电码时,应仔细分清“观测时”、“观测前一小时”和“过去一小时”等概念以及“>”和“<”等符号的含义。

“实事求是”是测报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是衡量每个观测员职业道德的标准。如实记录和报告所观测到的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是不可动摇的;与此相反,弄虚作假、涂改伪造记录是测报工作的大忌,必须坚决杜绝。

李强讲得条理分明、头头是道,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一本接一本的观测记录簿,记下了一个气象观测员的情操;他用朴实无华的业绩,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他默默无闻、执著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年华。

谈到李强,有口皆碑。新民市气象局局长于万军由衷地对我们说:“李强没说的,是个好党员,人品好,业务能力强,测报质量是全省的佼佼者,最近被提拔为我们局的副局长,分管全局业务……”

当我们问到不惑之年的李强今后有什么打算时,他没有说“我要把以往的成绩作为起跑点;今后的担子更重了,我要继续努力为党和人民做贡献……”一类的豪言壮语,而只说了一句话:“我要把‘手头’所有工作做好。”听了这句虽然语不惊人但却朴实而掷地有声的话,我们笑了;李强也笑了。

记得气象老前辈周琳先生生前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美轮美奂的高楼大厦是由埋在地面下的石头、水泥基础负荷着的;各种天气预报和各类气象服务的材料、信息是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的。气象观测员是气象科研、气象服务所依据的基础资料的生产者。…… 气象部门的很多会议,业务外出,他们极少有所参加;出头露面、成名得利的事也绝少机缘。他们默默无闻地为气象大厦从事着搬石头打地基的重体力劳动。他们是气象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当我们某些同志的论文得奖的时候,当我们的天气预报在防汛中立功的时候,当我们的服务取得重大成功的时候,当我们的有偿服务取得很好经济效益的时候,当我们的气象工作受到上级党政领导机关表扬的时候,当我们气象部门的同志走上主席台接受奖品奖状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他们这些无名英雄,应该以十分崇敬的心情感谢这些无名英雄。”

是啊,在加强“四个一流”建设、提高“四个能力”,构建气象现代化体系的今天,我们需要热情讴歌这些在基层默默奉献的优秀气象儿女,需要有更多像李强这样有着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共产党员和业务人员涌现。

编辑: 辽宁.单薇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辽宁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